一、2010年第一季產業概況
(一)總體產業概況
依據工研院IEK研究顯示,2010年第一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42億元新台幣,預估2010年第二季產值約156億元新台幣,2009年產值約達566億元新台幣,預計2010年產值將可達599億元新台幣,約較2009年成長5.8%(參考表一)。
表一、2010年第一季我國醫療器材產值分析
單位:新台幣億元;%
09Q1 | 09Q2 | 09Q3 | 09Q4 | 10Q1(e) | Q/Q | Y/Y | 10Q2(f) | 2008 | 2009(e) | 2010(f) | 年成長 | |
產值 | 135 | 145 | 165 | 158 | 142 | -10.1% | 5.2% | 156 | 535 | 566 | 599 | 5.8% |
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10年第一季醫療器材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11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8.9%。估計2010年醫療器材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476億元,較2009年成長8.9%。
第一季醫療器材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85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7%。估計2010年醫療器材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341億元,較2009年成長6.1%,成長動能主要為隱形眼鏡、血糖計等輔助與彌補類及診斷類產品(參考表二)。
表二、2010年第一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狀況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進口 | 09Q1 | 09Q2 | 09Q3 | 09Q4 | 10Q1(e) | Q/Q | Y/Y | 10Q2(f) | 2008 | 2009 | 2010(e) | 年成長 |
診斷與監測產品 | 899 | 996 | 1,359 | 1,412 | 1,160 | -17.8% | 29.0% | 1,257 | 4,570 | 4,666 | 4,764 | 2.1% |
手術與治療產品 | 4,009 | 4,411 | 4,854 | 4,830 | 4,610 | -4.6% | 15.0% | 4,783 | 16,591 | 18,104 | 19,755 | 9.1% |
輔助與彌補產品 | 2,081 | 2,344 | 2,291 | 2,482 | 2,408 | -3.0% | 15.7% | 2,503 | 8,713 | 9,198 | 9,710 | 5.6% |
體外診斷產品 | 1,294 | 1,513 | 1,609 | 1,746 | 1,549 | -11.3% | 19.7% | 1,628 | 5,624 | 6,162 | 6,751 | 9.6% |
其他產品 | 1,041 | 1,288 | 1,253 | 1,960 | 1,323 | -32.5% | 27.1% | 1,472 | 4,610 | 5,542 | 6,662 | 20.2% |
醫療器材產品合計 | 9,324 | 10,552 | 11,366 | 12,430 | 11,086 | -10.8% | 18.9% | 11,625 | 40,108 | 43,672 | 47,553 | 8.9% |
出口 | 09Q1 | 09Q2 | 09Q3 | 09Q4 | 10Q1(e) | Q/Q | Y/Y | 10Q2(f) | 2008 | 2009 | 2010(e) | 年成長 |
診斷與監測產品 | 102 | 126 | 91 | 134 | 152 | 13.4% | 49.0% | 173 | 349 | 453 | 588 | 29.8% |
手術與治療產品 | 1,432 | 1,608 | 1,585 | 1,633 | 1,761 | 7.8% | 23.0% | 1,857 | 6,504 | 6,258 | 6,021 | -3.8% |
輔助與彌補產品 | 2,689 | 2,941 | 3,258 | 2,958 | 3,136 | 6.0% | 16.6% | 3,269 | 12,348 | 11,846 | 11,364 | -4.1% |
體外診斷產品 | 1,207 | 1,397 | 1,445 | 1,621 | 1,176 | -27.5% | -2.6% | 1,187 | 4,237 | 5,670 | 7,588 | 33.8% |
其他產品 | 1,802 | 1,913 | 1,954 | 2,207 | 1,985 | -10.1% | 10.2% | 2,041 | 6,826 | 7,875 | 9,085 | 15.4% |
醫療器材產品合計 | 7,232 | 7,985 | 8,333 | 8,553 | 8,464 | -1.0% | 17.0% | 8,810 | 30,264 | 32,102 | 34,052 | 6.1% |
(二)細項產業分析
1. 診斷與監測產品
台灣目前診斷與監測類的主要出口產品,包含血壓計、體溫、體重計等生理檢測器材,在全球醫療器材產業佔有重要性。
分別於 4/13及4/27興櫃的廠商商之器及豪展醫療,商之器公司採跨國合作方式著力於醫療影像儲存與傳輸系統之研發,於2001年為台灣首例獲得美國FDA上市許可以及2004年通過醫療器材GMP評鑑,主力產品為醫學影像儲存與傳輸系統(PACS)、放射科資訊管理系統(RIS)以及生理檢查影像報告系統等,豪展醫療之主要產品為體溫計、體脂計、血壓計、血糖計等,,顯示我國廠商在生理檢測及醫學影像具有相當的能量。
2010年第一季第一季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1.6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9%。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47.6億元,較2009年成長2.1%。2010年第一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1.5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49%。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5.9億元,較2009年成長29.8%。
2. 手術與治療產品
台灣目前手術與治療類的主要出口產品,包含手術器械、物理治療及呼吸治療等相關產品,尤其是物理治療類產品是台灣早期的切入重要品項,如TENS、按摩器等。
2010年第一季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46.1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5%。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197.6億元,較2009年成長9.1%。2010年第一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17.6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3%。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60.2億元,較2009年減少3.8%。
3. 輔助與彌補產品
主要出口產品為失能人士用代步車及輪椅等,但因廠商至境外生產比重增加,預計未來出口?可能容易受到影響、比重逐年下降。
2010年第一季隱形眼鏡及PC鏡片眼鏡大幅成長,主要是因為經濟好轉後,拋棄式隱形眼鏡需求增加,以及歐美市場因安全考量鼓勵學童配戴PC鏡片眼鏡之措施等影響,預計未來成長幅度將相當大。
2010年第一季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24.1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5.7%。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97.1億元,較2009年成長5.6%。2010年第一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31.4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6.6%。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113.6億元,較2009年減少4.1%。
4. 體外診斷產品
體外診斷產品以血糖計與血糖試紙為主要出口產品,約有6~7成出口至美國、2成出口至歐洲,第一季歐美需求大幅增加,帶動如五鼎等廠商之產能,因此此類產品品項將成為支撐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的重要品項之一。
2010年第一季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5.5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9.7%。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67.5億元,較2009年成長9.6%。2010年第一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11.8億元,較2009年同期減少2.6%。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75.9億元,較2009年增加33.8%,主要是因為血糖檢測產品需求增加所帶動之動能。
5. 其他類產品
主要產品包括手套、注射器、粘敷料、心導管、病床及診療台等。耗材類類廠商之策略多以歐美國家以高品質高價產品、新興國家以平價/低價產品為主。
2010年第一季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3.2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7.1%。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66.6億元,較2009年成長20.2%。2010年第一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19.9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0.2%。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90.9億元,較2009年增加15.4%。
(三)廠商動態
分析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及興櫃的廠商,各公司在2010年第一季營收,較2009年同期成長幅度高的有百略醫學、優盛醫學、熱映光電、紅電醫、華廣、豪展醫療、精華光學、寶利徠光學、五鼎生技、太醫、富堡等公司(參考表三),主要為診斷與監測類、輔助與彌補類、其他類等醫療器材廠商。整體觀察,我國上、市櫃及興櫃公司之營收分析中,此類公司多以消費型電子醫療器材為主要營業項目,由於是B to C銷售模式,因此受到全球經濟等大環境影響較大。
表三、2010年第一季上市、上櫃及興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表現
單位:億元新台幣
次產業類別 | 營收公司 | 2010年Q1營收 | 2009年Q1營收 | 與去年同期相比(Y/Y) | 上市/櫃、興櫃 |
---|---|---|---|---|---|
診斷與監測 | 合世生醫(1781) | 2.59 | 2.45 | 5.55 | 上櫃 |
百略醫學(4103) | 7.53 | 5.72 | 31.75 | 上櫃 | |
優盛醫學(4121) | 1.69 | 1.39 | 21.64 | 上櫃 | |
熱映光電(3373) | 1.69 | 1.32 | 28.29 | 上櫃 | |
紅電醫(1799) | 0.81 | 0.34 | 135.08 | 上櫃 | |
華廣(4737) | 2.25 | 1.72 | 30.51 | 興櫃 | |
豪展醫療(4735) | 1.55 | 0.83 | 85.45 | 興櫃 | |
商之器(8409) | 0.38 | 0.32 | 18.88 | 興櫃櫃 | |
手術與治療 | 雃博(4106) | 3.59 | 3.23 | 11.27 | 上市 |
輔助與彌補 | 必翔實業(1729) | 2.06 | 2.37 | -12.79 | 上市 |
精華光學(1565) | 6.85 | 5.28 | 29.69 | 上櫃 | |
寶利徠光學(1813) | 1.05 | 0.76 | 38.8 | 上櫃 | |
聯合骨科(4129) | 1.44 | 1.51 | -4.26 | 上櫃 | |
體外診斷 | 五鼎生技(1733) | 4.30 | 2.94 | 46.45 | 上市 |
晶宇生技(4131) | 0.08 | 0.09 | -13.83 | 上櫃 | |
泰博科技(4736) | 4.14 | 5.24 | -20.92 | 興櫃 | |
台欣生物(4134) | 0.45 | 0.43 | 4.97 | 興櫃 | |
普生(4117) | 0.27 | 0.26 | 3.87 | 興櫃 | |
基亞(3176) | 0.06 | 0.05 | 10.65 | 興櫃 | |
其他醫療器材產品 | 邦特(4107) | 2.00 | 1.83 | 9.61 | 上櫃 |
太醫(4126) | 3.00 | 2.47 | 21.61 | 上櫃 | |
三豐醫材(4116) | 1.00 | 0.91 | 10.05 | 興櫃 | |
康那香(9919) | 8.29 | 8.13 | 1.93 | 興櫃 | |
富堡(8929) | 2.61 | 2.14 | 21.96 | 興櫃 | |
通路經營 | 佳醫(4104) | 7.18 | 6.91 | 3.87 | 上市 |
弘如洋(3266) | 0.52 | 0.59 | -11.42 | 上櫃 | |
大學光(3218) | 1.55 | 1.35 | 14.71 | 上櫃 | |
杏昌(1788) | 4.57 | 4.02 | 13.51 | 上櫃 | |
整體表現 | 73.5 | 64.6 | 13.78% | ||
1. 診斷與監測產品
歷經金融風暴,隨著歐美各國經濟及消費力復甦,此類廠商獲得歐美廠商訂單大幅成長,今年第一季起的出貨量已恢復至金融風暴前的穩定成長。
為了擴展市占率、產品或服務多元化,廠商經營策略朝多元化、與異業或通路廠商聯盟、進入國際組織參與標準制定,例如百略布局雲端運算領域,結合電子業資源以擴展服務範疇;紅電醫學和多家歐美醫材及通路大廠結盟以持續擴展居家用市場;商之器科技為台灣第一家廠商入加入國際醫療資訊標準組織DICOM參與制定標準,以獲取產品研發之先機。
2. 手術與治療產品
面對歐美及新興國家之激烈競爭,為了要以高品質價格平價取得競爭優勢,此類廠商除了進行海外布局,並針對如醫院等特定市場進行通路定位布局。
3. 輔助與彌補產品
以眼鏡類廠商的精華光學為例,由於日本、及歐洲兩地之拋棄式隱形眼鏡市場穩定成長,除了研發新產品,在全球布局策略採鎖定特定小規模市場,並全力與各地通路業者合作,營收大幅成長,如2010第一季營收較2009年同期成長了三成。
基於安全起見,美國及歐洲分別建議有戴眼鏡需求的學童應配戴PC眼鏡,因此生產PC(聚碳酸酯)光學鏡片廠商獲得國際大廠訂單,如寶利徠於2009年接獲國際大廠五年長單,其2010第一季營收較2009年同期成長近四成,並與全球最大的鏡片集團法商Essilor合資,在台、港及上海成立眼鏡經銷公司,擴展亞洲市場。
4. 體外診斷產品
血糖測試儀與試片,不僅是我國重要的出口產品,投入製造廠商眾多,數量佔全球第一,但大多以為國際大廠代工為主,只有少數廠商還開發自有品牌,如五鼎、華廣。而五鼎持續接獲美國大單以及奧地利之新機種訂單,其2010第一季營收大幅成長,較2009年同期成長四成六。
5. 其他類產品
耗材類廠商持續研發新的高階產品,在全球經營策略上,採區域差異定位策略,歐美國家以銷售中低階產品為主,新興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則以高階產品為主。由於我國相較於歐美廠商,產品具有高品質、價格平價之優勢,因此訂單及產能大幅增加,例如2009年接獲美國大廠醫院耗材訂單的太醫、尿動力導管及心血管導管獲CE等國際認證的邦特等公司,皆是優質平價產品的最佳代表。
6. 醫療流通服務產品
此類廠商經營策略主要有二面向,一是採取跨足大陸洗腎市場以帶動洗腎耗材出貨量,如杏昌、佳醫等公司。二是開始進行多角化經營布局,如佳醫集團投入醫學美容及銀髮照護等領域以促進服務網絡多元化,提升營收。
二、第一季重大事件分析:
1. 中國醫療改革計畫帶動醫療器材產業契機
中國醫改計畫在2009-2011年投入人民幣8,500億元(約新台幣3.75兆元),其中有近二分之一的經費用在醫院建設,估計全大陸將設立6.5萬家中小型醫院及診所,預計將帶動大量的醫療器材及設備需求。由於我國醫療器材為高品質價格平價,相較於歐美廠商具有競爭力,預計我國醫療器材、醫院設備服務等產業將有機會搭上此一醫改計畫順風車。
診斷與監測類及體外診斷類產品是中國醫改之主要需求項目,如血壓計、生化分析儀等,因此相關廠商可積極進行通路佈建或跨業結盟等多元化策略,以壯大優勢取得先機。例如已在中國江蘇省蘇州及南京設立醫院的明基集團,收購以手術檯、手術燈為主要業務的三豐62%股權,以擴展其在健康醫療照護產業之布局。
2. 美國啟動健保改革方案為以高品質價格平價的醫材見長的台灣廠商一大契機
美國於三月通過健保改革法案,未來十年將投入9,4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兆),預計美國大廠將擴大向亞洲釋出生產訂單,如原本即以出口美國為大宗的血糖計及試紙、導管等耗材預計可望明顯增接訂單,對以高品質價格平價的醫材見長的台灣廠商是一大契機。
3. 政府放寬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之符合第三等級高風險醫療器材之獎勵優惠限制
政府將放寬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適用對象,取消原符合「植入或置入人體內屬第三等級之醫療器材」才能享受股東投資抵減以及研發費用最高抵減35%的獎勵優惠的高門檻限制。U未來只要是第三等級之醫療器材就能符合高風險醫療器材定義。預計醫療器材廠商如邦特、聯合、太醫等公司可受惠,此法規通過將有助於我國醫療器材產業提升附加價值、往高值化發展。
三、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經濟、歐美各國消費力逐漸復甦,預計歐美及新興市場之成長將可大幅增加,預計下一季醫療器材廠商之營收將持續成長,尤其是隨著各國醫改政策推動下,帶動健康保健需求,可能帶動診斷與監測類以及體外診斷類醫療器材廠商之成長動能。
目前觀察可知:醫材廠商在歐美廠商接單有所斬獲,此外,新興市場的興起所帶動健康醫療之需求,也將帶動醫療器材之採購需求,尤其是我國具有高品質價格平價之製造優勢,預計可望在此區塊有所發揮空間。中國醫改商機包括醫療器材以及醫院相關設備服務等,我國醫療產業可透過與當地產業或當地通路網絡結盟合作方式進入。美國健保改革也帶來契機,美國大廠將擴大向亞洲釋出生產訂單,而高品質且價格平價的我國醫療器材廠商將是其青睞的不二人選之一,營收大幅增加可期。
我國廠商除了需即早積極布局外,可採策略聯盟、產學研分工、建立自有品牌或通路等多元化經營策略,增加核心競爭力,以取得先機。政府可因應產業發展需求,投入資源或促進產業研發法人機構協助,或者以輔導專案補助或協助廠商學習建立研發制度以提升研發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