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2010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回顧與展望


一、2010年第二季產業概況

(一)、總體產業概況
依據工研院IEK研究顯示,2010年第二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70億元新台幣,相較於第一季成長了18.1%,而第三季因為傳統醫療器材旺季的影響,預估產值可達176億元。在年度產值估計方面,受到歐美地區景氣回溫與中國醫療器材需求的提升,推估2010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將可達640億,較2009年成長13.1%。

表一、2010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產值分析
單位:新台幣億元;%
09Q2 09Q3 09Q4 10Q1 10Q2
(e)
Q/Q Y/Y 10Q3
(f)
2008 2009
(e)
2010
(f)
年成長
產值 145 165 158 144 170 18.1% 17.2% 176 535 566 640 13.1%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0/08)

在進出口表現上,根據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我國2010年第二季醫療器材進出口總額,預估分別為新台幣128.6億元及新台幣98.7億元,其中進口部份較2009年同期增加了10.6%,而出口部份更較2009年同期增加了21.5%。依進出口之現況來看,預估2010年我國醫材進口金額將達528.5億元新台幣,而出口金額則為390.8億元新台幣,2010年醫療器材產品不論是在出口或進口的金額都將有14%以上的成長(如表二所示),這主要是受到了歐美地區經濟景氣回春,帶動各種居家用醫療產品的購買意願所致。

表二、2010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狀況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進口 09Q2 09Q3 09Q4 10Q1 10Q2
(e)
Q/Q Y/Y 10Q3
(f)
2008 2009 2010
(e)
年成長
診斷與監測產品 996 1,359 1,412 1,192 1,219 2.3% 22.4% 1,658 4,570 4,666 5,791 24.1%
手術與治療產品 4,411 4,854 4,830 4,720 5,644 19.6% 28.0% 6,208 16,600 18,101 22,750 25.7%
輔助與彌補產品 2,491 2,449 2,631 2,384 2,739 14.9% 10.0% 2,676 9,390 9,759 10,698 9.6%
體外診斷產品 1,513 1,609 1,746 1,512 1,827 20.8% 20.8% 1,937 5,624 6,162 7,337 19.1%
其他產品 2,215 2,213 1,329 1,284 1,427 11.1% -35.6% 1,388 7,922 7,574 6,271 -17.2%
醫療器材產品
合計
11,626 12,484 11,948 11,092 12,856 15.9% 10.6% 13,867 44,106 46,262 52,847 14.2%

出口 09Q2 09Q3 09Q4 10Q1 10Q2
(e)
Q/Q Y/Y 10Q3
(f)
2008 2009 2010
(e)
年成長
診斷與監測產品 126 91 134 184 216 17.4% 71.4% 171 349 453 775 71.1%
手術與治療產品 1,608 1,585 1,633 1,533 1,766 15.2% 9.8% 1,819 6,547 6,189 6,833 10.4%
輔助與彌補產品 2,941 3,261 2,959 2,901 3,547 22.3% 20.6% 3,220 12,354 11,852 13,945 17.7%
體外診斷產品 1,397 1,445 1,621 1,561 1,868 19.7% 33.7% 2,096 4,237 5,670 7,529 32.8%
其他產品 2,051 2,110 2,142 2,134 2,476 16.0% 20.7% 2,797 7,260 8,207 9,996 21.8%
醫療器材產品
合計
8,123 8,492 8,489 8,313 9,873 18.8% 21.5% 10,103 30,747 32,371 39,078 20.7%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工研院IEK(2010/08)

(二)、細項產業分析

1.診斷與監測產品
2010年第二季診斷與監測產品之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2.2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2.4%。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57.9億元,將較2009年成長24.1%。而在出口方面,2010年第二季診斷與監測產品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2.2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71.4%。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將達新台幣7.8億元,是醫療器材產業中成長最快的次產業。
台灣目前診斷與監測類的優勢產品,包含血壓計、體溫計、體重計等生理檢測器材,台灣的血壓計及體溫計廠商更擠身全球前幾大廠。由於這些優勢產品大多屬於居家醫材產品,容易受到經濟景氣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所以在2008-2009年金融風暴時,此類的產品在歐美市場的銷售都呈現下滑的現象,隨著景氣回溫,台灣銷往美國的血壓計、體溫計數量已有明顯的上揚。

2.手術與治療產品
台灣2010年第二季手術與治療類產品之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56.4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8%。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227.5億元,較2009年成長25.7%。在出口方面2010年第二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17.7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9.8%。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68.3億元,較2009年增加了10.4%。
手術與治療是早期台灣主要出口之醫療器材產品,其中物理治療類產品更是台灣早期出口的大宗品項,如TENS、按摩器等。而目前台灣手術與治療類的主要出口產品為內科、外科品項或獸醫用儀器及用具之附屬品或零配件,如手術器械、電氣醫療器具及測定目力儀器等,其出口比重占整體手術與治療次產業之1/2以上,而美國是最出要的手術與治療類醫材出口國。

3.輔助與彌補產品
2010年第二季我國輔助與彌補產品之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27.4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10%。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將達新台幣107億元,較2009年成長9.6%。而出口方面,2010年第二季輔助與彌補產品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35.5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0.6%。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139.5億元,較2009年成長了17.7%。
輔助與彌補類產品是我國醫療器材中最主要的出口次產業,以往台灣第一大的失能人士用代步車及輪椅等產品,近年來因廠商境外生產逐漸增加,出口比重已逐年下降,主要的輸出國家為英國、美國、德國及加拿大。另一個重要產品則為隱形眼鏡,近年來受到拋棄式隱形眼鏡的需求增加帶動台灣隱形眼鏡的發展,主要的出口國家為日本、英國、中國、義大利及斯洛維尼亞。

4.體外診斷產品
我國體外診斷產品在2010年第二季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8.3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0.8%。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73.4億元,較2009年成長19.1%。而出口方面2010年第二季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18.7億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了33.7%。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75.3億元,較2009年增加32.8%。
血糖計與血糖試紙一向是我國體外診斷類醫材最主要的的出口產品,2010年第二季血糖計與血糖試紙之出口金額占體外診斷產品的75%,血糖試紙與血糖計所占之出口金額比重為6:4,主要的出口地區為美國、德國、伊朗、波蘭及中國,其中又以美國為最主要市場,約占全部外銷金額的60%。受到美國景氣復甦的影響,預期未來我國此類產品的產值還有向上提升的空間。

5.其他類產品
2010年第二季其他類醫療器材產品之進口總額預估約新台幣14.3億元,較2009年同期減少35.6%。估計2010年總進口金額達新台幣62.7億元,較2009年減少了17.2%。而2010年第二季其他類醫療器材出口總額估計約新台幣24.8億元,較2009年同期增加20.7%。估計2010年總出口金額達新台幣100億元,較2009年增加21.8%。
此次產業的品項較多,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手套、注射器、粘敷料、心導管、病床及診療台等。造成此類產品進口衰退的主要原係台灣健保自2010年起擴大實施同種疾病分類採同病同酬之定額支付制度(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在DRG的制度下醫院為求降低成本而陸續改以國產品替換高價的進口產品,而造成進口替代的商機。

(三)、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產業有上市廠商4家、上櫃廠商15家及興櫃廠商9家等28家廠商在台發行股票,更進一步分析我國醫療器材公開發行股票之廠商可以發現,2010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廠商之表現十分亮眼,產業內所有的廠商營業額都較2009年同期成長,整體營業額之成長達22%,顯見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已擺脫金融風暴對產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而在個別廠商方百略、紅電醫、商之器、寶利徠、三豐醫材、弘如洋等公司較2009年第二季都有超過50%的成長,其中商之器與三豐醫材之成長幅度甚至超過100%,主要與此二家公司在中國大陸佈局成功及中國醫材市場需求量提升的影響。另外,全球最大的數位體溫計生產商及前三大血壓計供應商的百略,受到全球對體溫計、血壓計的採購逐漸回溫的影響,該公司2010年第二季的營業額一舉躍升33.7% 達9.04億,成為我國營業額最大的醫療器材上市櫃廠商。

此外許多異業廠商正積極投入醫材產業,以投入中國醫療服務市場並在2010年併購三豐醫材的明基集團為例,2010年第二季正式接手三豐公司的經營權,且旗下佳世達公司已開發出整合血壓、心跳數、心電圖等測量儀器,該產品有4吋螢幕,可以透過無線的數據傳輸和醫院資料庫連線,並與醫療人員有進一步的互動。另一家在2010年投入本產業的異業廠商為全球最大的筆電軸承廠商新日興公司,該公司採取百分之百持股的方式成立健福醫療器材公司,初期產品將以醫用耗材(如:針筒、採血針等)為主,並將產品銷售鎖定在台灣及中國市場。
表三、2010年第二季上市、上櫃及興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表現
單位:新台幣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網站;工研院IEK (2010/08)

二、第二季重大事件分析

1. ECFA的簽訂與中國醫改議題持續發酵
在2010年6月第五次江陳會的簽訂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終於拍板定案,部份輔助與彌補類醫療器材被納入早收清單,這將能有效地提升我國醫療器材產品在中國市場與韓國及東南亞國家醫材之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內的其他類醫療器材產品受惠於健保DRG的政策影響,台灣廠商在內銷市場已出現明顯的成長,而在此次ECFA的談判中,成功的保護了此項次產業,未來兩岸協商的進展是業者關注的重點。
在2009-2011年投入新台幣3.75兆元的中國新醫改,在全中國要建設65,000家中小型診所,一些診斷檢測產品、醫用家具及醫療服務等平價產品將會出現大量的市場需求,國內也有不少的廠商投入部局,未來在第六次江陳會,若能加入法規協定等關鍵議題並把兩岸醫療合作等議題納入談判,台灣醫材廠商將更容易爭取到中國醫療改革的市場,屆時將吸引更多重量級異業廠商投入醫療器材產業。

三、未來展望

隨著第三季的到來,新流感已經有捲土重來的趨勢,防疫相關的醫療器材產品需求量將隨著疫情的升溫而跟著提高,包括了居家體溫監控、病病診斷及治療用醫療耗材等相關廠商將受惠,例如電子耳溫槍的百略、紅電醫,新流感篩檢之體外試劑的台塑生醫、生產醫療耗材的太醫、邦特等,受到疫情的影響預估第三季台灣醫材產業的產值將成長至176億。
以小型電子醫療器材為主的我國醫材產業,這些產品受到經濟景氣的影響較為有顯,以2010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的表現來看,我國的醫療器材產業已逐步擺脫金融風暴的影響,許多的廠商在本季獲得了歐美等市場訂單,隨著歐美市場消費能力的復甦,預期下半年我國醫材產業的表現還會更加亮眼,工研院IEK預估2010年台灣醫療器材之產值將達新台幣640億,較2009年成長13%。
中期來看,ECFA的簽訂、第六次江陳會談的兩岸醫療合作議題及兩岸的醫材查驗登記法規調合,將可為台灣的醫療器材產業創造出不少的市場機會。而長期來看,中國、美國等市場陸續出現醫療改革之議題,再加上印度、中南美等新興市需求浮現,醫療器材市場平價化之趨勢將日益明顯,在面對市場上價格的競爭,原本許多自行生產的廠商已陸續釋出代工之訂單,預期未來醫療器材代工市場將持續成長,我國廠商應可趁此機會積極佈局,利用台灣固有之生產管理優勢,切入大廠供應鏈。另一方面,由於部份新興市場對於品牌的效應較不明顯,我國也廠商可以透過當地通路商進行合作,發展自有品牌,以創造更高之利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