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第二季產業概況
(一)、總體產業概況
依據工研院IEK研究顯示,2009年第二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42億新台幣,預估2009年第三季產值為146億新台幣,2009年產值將可達560億新台幣,約較2008年成長4.67%(參考表一)。
表一 2009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醫材產業進出口概況(參考表二)。
進口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我國2009年第二季醫療器材進口值估計約新台幣114億元,較2009年第一季成長11.56%,較2008年同期新台幣增加3.7%。預估2009年醫療器材總進口值將達新台幣458億元。我國進口產品以手術與治療類產品為大宗,也是成長幅度較大的類別,預估2009年第二季醫材進口為新台幣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93%,其重要產品包含人工腎透析、放射線治療產品等台灣廠商尚無製造能量的品項。除此之外,體外診斷類器材的成長幅度也相當大,重要成長動力主要是來自於相關體外檢驗試劑的需求。
出口方面,研究結果顯示2009年第二季出口值估計約新台幣81億元,較2009年第一季成長11.22%,較2008年同期成長5.59%。預估2009年醫療器材總出口值將達新台幣324億元。我國出口產品雖以輔助診斷類產品為主,Q2預估出口額為新台幣3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10%,主要與代步車廠商為求製造成本降低之考量,而移至境外生產有關。整體出口值成長之主要動能在於體外診斷類產品與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的快速成長,以血糖計、血糖試紙,以及隱形眼鏡為重要品項。
表二 2009年第二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分析
(二)、細項產業分析
1. 五大醫材次領域分析
診斷與監測類產品中,我國重要之診斷監測產品以血壓計和體溫計為主,隨著重要廠商外移生產之故,此類產品佔整體出口比例相對為低,僅佔整體出口1%。2009年第二季較大宗之出口產品仍為聽診器、其他血壓計(電子血壓計)與體溫計,約佔該類產品40%,出口金額僅為3千多萬。
手術與治療類產品多屬醫院用器材、進口比例相當高,尤其是人工腎透析裝置、高能粒子治療設備等產品,台灣尚無廠商發展,因此需要仰賴進口提供,這些產品需求仍高,廠商可介入開發,尋求進口替代策略的可能性。而2009年第二季資料顯示,以其他第 9018節所屬貨品之零件及附件,以及其他理療按摩器具為出口大宗品項,此兩類產品出口金額分佔整體出口的9%與4.5%;而出口排名第十一名的其他治療用呼吸器具,也是台灣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
分析輔助與彌補類產品,台灣輔助與彌補類產品已具國際優勢,如代步車、電動輪椅等行動輔具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如機動之失能人士用車歷年皆為台灣首要出口產品,不過隨著此類產品之境外生產比重提高,2009Q2佔總出口比例有較往年小幅下滑。此類產品中,隱形眼鏡已成為台灣近年來的重要出口產品之一,但此自費型產品也與全球經濟情況有一定的關聯程度,目前需求持平發展中。
分析體外診斷類產品,此類產品2009年第二季出口值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成長45%,主要成長動能為血糖計與血糖試紙的銷售攀升所致。目前血糖計與試片投入廠商仍持續增加,對於提升台灣出口比重有很大的幫助,隨著糖尿病病患檢測比例提升,預估未來成長幅度相當樂觀。此外,台灣體外診斷產品中,體外診斷試劑也是此類產品的大宗出口品項之一,快速檢測需求下,此類產品也有成長潛力。
分析其他類產品,此類產品不論是與去年同期或上季比較,皆呈現明顯的成長趨勢,且以其他塑膠製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之物品、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與其他導管、套管及類似品等為主要出口品項,隨著對於醫護人員的保護議題湧現,以及傳染性疾病的議題的重視,未來一次性醫材的需求仍將不停攀升。此外,醫用家具已是台灣具競爭力的品項,廠商也逐漸進行市場佈局,尤其是在有興建醫院基礎建設的需求地區,值得廠商佈局。
2. 十大醫材進出口重要品項分析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資料統計資料進一步分析我國醫療器材進出口主要產品。進口方面,和以往各季表現一樣,前三大進口產品仍以其他第9018節所屬之貨品,診斷或實驗用有底襯之試劑及診斷或實驗用之配製試劑,其他導管、套管及類似品為主,其他如第9018節所屬之貨品之零附件、人工腎(透析)裝置等產品也相當重要。
出口方面,以電動輪椅與電動代步車的機動失能人士用車,仍然是我國主要的醫材出口產品項目,而其他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物品,以及其他第9018節所屬貨品之零件及附件也是2009年4~5月的重要產品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和以往各季比較,血糖計與血糖試紙的出口量持續攀升,成為重要的潛力項目。
表三 我國醫療器材2009年第4~5月進出口狀況
(三)、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廠商共18家,分析各公司在2009年第二季營收表現,較2008年同期成長幅度為高的廠商有熱映光電、雃博、五鼎生技、邦特、太醫、東貿、大學光與杏昌等公司。
觀察各產品類型廠商的營收可知,消費型醫療器材為台灣廠商目前主要的出口項目,血壓計、代步車等產品,一方面受到全球經濟及金融海嘯波及,影響到消費型居家健康照護產品的購買意願與消費能力,相關需求呈現持平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產品成熟進入者眾,競爭相當激烈的影響,這些產品在中國的出口比重持續增加,也影響到台灣廠商的獲利空間。
醫用耗材廠商、通路經營廠商也有不錯的表現,而體外診斷器材廠商,尤其是血糖計相關廠商,受到糖尿病照護需求已是全球降低醫療支出的重解決方案,因此未來衍生的血糖計檢測需求也不斷攀升,促使此群廠商營收表現皆相當不錯。
表四、2009年第二季上市、上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
1.血糖計表現亮眼,吸引本異業廠商積極投入
台灣血糖計產品在全球扮演越趨重要,許多本業與異業廠商已積極投入,目前重要出口廠商包含泰博、五鼎、華廣、厚美德等公司,本業廠商優盛、合世亦有投入,其他新進異業廠商也積極佈局,從核心技術能力切入產品發展。許多廠商由血糖計和血糖試紙之代工切入產業,近來也有廠商推出品牌,積極在高獲利的品牌端佈局,如訊映光電推出歐克品牌,即是一例。
由於血糖儀是體外檢測儀器中需求量很大的一項,尤其符合未來龐大糖尿病照護人口之需求,未來仍有相關大的成長潛力。目前台灣業者多達20幾家,全球總市占率卻不高。異業產業技術能量充沛,若能整合廠商相關能力,從疾病照護角度切入構思創新產品,期待未來可集合異業能量,從監測到照護共同合作開發相關產品,將有可能再創產業新契機。
2.異業廠商積極投入醫材產業發展
近年來隨著醫材產業廠商蓬勃發展,異業廠商投入意願也隨之提高,第二季以來有許多廠商跨入或成立分公司,如邦泰跨足生醫耗材市場,將成為美國AGC公司的在台生產基地及供貨中心,並將負責亞太市場的開發與銷售;全國最大的塑膠射出機大廠富強鑫也看好全球醫療器材商機,首波選定「PET採血管」的生產系統,初期以中國為主,然後將陸續擴張到東南亞及中南美洲市場;威強光電將醫材部門獨立為百視美公司,積極發展醫療用顯示器。
隨著許多異業廠商目前積極評估投入醫材產業發展,許多廠商投入成效也不錯,如研華、中強光、奇菱光電等公司,如何持續吸引廠商投入,協助廠商排除進入產業的障礙,將有助於產業發展,提升台灣產業整體競爭力。
二、第二季重大事件分析
1.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啟動,相關配套措施積極推動
行政院已於98年3月提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將高階醫材列為主推方向,該方案啟動後至今已完成多項重要工作,包含: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98年6月3日公布施行「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織法」;國科會也積極正推動「新竹生醫園區」及「南港國家生技發展園區」的建置,提供整合型生技育成中心的服務能量;經建會也積極展開「生技創投基金」的籌備作業,預計由國發基金挹注240億元,吸引民間投資360億元,總規模達600億元,明年預算增加一倍到60億元,因應先期資金需求,投資對象包括生技及其他創投。相關配套措施和健全台灣醫材產業環境有關,希望透過政府與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期待可以藉由構建完備的產業發展基礎,提供產業界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帶動國內生技產業持續發展。
2. 新興傳染性疾病帶動快速診斷醫材需求
墨西哥和美國4月先後爆發新型流感疫情,隨著新流感疫情在全球爆發,快速診斷與治療需求持續攀升,也帶動健康照護產業的發展。因應快速診斷需求,FDA緊急授權RT-PCR Panel ,疾管局也研製出符合國際規範的新型流感快速檢驗試劑,一旦有疑似症狀的案例傳出,不需仰賴外國代驗,是重要的國家安全把關工具。開發不需仰賴外國代驗之傳染性疾病快速檢驗試劑,是重要的國家安全議題,隨著體外診斷器材在快速診斷檢驗應用日趨重要,如何在滿足國內需求並創造外銷商機是未來思考方向。
三、未來展望
醫療器材產業相對其他產業受金融風暴影響程度較低、產業回復速度也較快,以2008年美國醫材市場成長率仍能維持3.4%之正向成長,台灣2009Q2出口與產值表現逐漸回溫。從2009年第二季之產值與進出口表現,預估在產值面可較去年穩健成長4.7%。
我國歷年以來的重要出口產品仍以機動失能人士用車為主,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擴展所帶來的潛力產品如血糖計及試紙、隱形眼鏡等,成長率持續攀升,將是未來的主力產品之一。觀察台灣醫材產業發展趨勢可知,成熟之主力產品會尋求製造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境外生產即成為一重要思維點,因此從以往的手套、血壓計、體溫計皆逐步外移,近年來我國出口領導產品機動用失能人士用車也逐步外移,思考台灣產業下一波主流產品聚落,將是產業發展上不可或缺的思維點。
此波金融風暴對醫材產業來說影響相對較少,隨全球景氣逐漸復甦,國外醫材需求回復後,預估以外銷為主的台灣醫材產業出口也將逐漸成長。在此經濟風暴下,也是廠商可以思考未來發展策略與方向的最佳時機。先進國家積極尋求可降低醫療支出的解決方案,以美國歐巴馬政策為例,即鼓勵自國外進口信賴度高但較為低價的醫療器材來填補新興需求;中國也提出醫療改革方案,預計在未來3年投入8,500億人民幣,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並建立重大疾病的預防及早期治療機制。灣醫材的性能價格比具有競爭優勢,可思考相關佈局機會,以提升台灣整體產業競爭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