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2008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回顧與展望

一、第三季產業概況

1.總體產業概況
20081~8月醫療器材出口為新台幣203億元,較2007年同期新台幣190億元成長6.8%20081~8月進口為新台幣273億元,較2007年同期新台幣259億元成長5.4%。。預估2008年第三季產值為新台幣400億,較2007年同期成長3.6%,而2008年產值為新台幣535億元,較2007年成長3.9%
出口成長動能主要為隱形眼鏡與血糖試紙,其20081~8月出口金額分別較2007年同期大幅成長36.62%39.9%,其他包含第9018節所屬之貨品之零附件與其他理療按摩器具,皆是支撐台灣醫材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我國醫材產業整體表現成長動能趨緩,主要受全球經濟趨緩所影響,尤其是我國主要外銷國家為美國,易受美元貶值所產生出口匯差影響,而促使出口成長幅度不若往年有兩位數的成長。

表一、我國醫材產業發展概況


2.細項產業分析
進一步分析20081~8月醫材出口概況可發現,我國主要出口產品仍為機動失能人士用車,但受到美國CMS實施新給付碼審查趨嚴、消化庫存,以及出口主要市場美國經濟風暴的影響,較去年僅小幅成長0.5%,佔整體出口比例也有下降趨勢。

高齡化社會來臨是商機也是危機,隨著高齡人口需求增加,各國政府醫療預算受到限制,現行行動輔具的給付能否繼續維持或趨緊,將是決定未來行動輔具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顯見隨著行動輔具技術越趨成熟,更需要有其他策略因應。一是由於重要關鍵組件多仰賴進口,尋求進口替代的機會如控制器、電池系統等關鍵組件可積極投入、尋求進口替代策略;二是為了減少美國保險給付政策與經濟風險的變動,應積極開發新興市場,分散出口市場集中風險;三是因應美國新版醫療補助策略,可積極開發利基產品,針對未符合補助的使用族群,思考採取成本領導策略,降低產品規格,進攻毛利低但數量大之市場,而針對符合申請補助的族群,應從思考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的角度來設計。

血糖計是一以器材帶動耗材銷售的重要實例,隨著血糖計代工訂單持續移進亞洲國家,台灣廠商建立口碑與技術能力,也成為重要的血糖計製造地區,在出口金額上,血糖計與血糖試紙的金額持續攀升。不過,中國與韓國將成為台灣未來重要競爭地區,台灣需要創造競爭優勢。由於血糖計製造技術漸趨成熟,廠商為降低成本,逐漸會有移至境外生產的計畫,為增加台灣廠商價格競爭力與穩定度,以避免或減緩廠商外移,政府協助廠商將製程自動化,是一重要且可行的策略。

表二、台灣十大進出口醫材產品
 

3.第三季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及興櫃的廠商共21家,各公司在2008年第三季營收較2007年同期大幅成長的有熱映光電、雃博、精華光學、晶宇生技與大學光等公司。而在2008年第三季營收較2007年同期衰退較大的廠商有優盛、合世生醫等公司,優盛公司主要是因為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中國大陸生產之醫療器械審查政策改變,六月出貨美國產品遭海關滯留,目前暫停出貨美國市場而影響營收。整體觀察,我國上、市櫃及興櫃公司之營收分析中,由於台灣多以消費型電子醫療器材為主要出口項目,且主要客戶為美國,本季美國經濟大幅度衰退,進而影響訂單量,且美元貶值也造成出口匯差的損失。

表三、上市、櫃及興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表現
 

(1).血糖計表現出色
全球血糖計(含試紙)產業價值鏈已經移至亞洲,我國與韓國已成為全球血糖計廠商重要的代工地區,國內血糖計廠商已經增加至超過20家,成為挹注台灣產值的重要產品。國內三大血糖計廠商五鼎、泰博與華廣,今年都有不錯的表現,韓國廠商在技術與工業設計上著力甚深,是台灣廠商未來競爭勁敵,如何區隔並創造優勢將是重要思考方向。

五鼎主要以承接血糖計大廠訂單為主,如今年有美國新客戶Medicare的長用型醫療器材訂單挹注、Bayer的測試片訂單增加,以及Arkray測試片出貨穩健,促使營收成長。顯見血糖計之代工機會仍有相當程度的成長空間。

泰博科技公司於926在興櫃掛牌。泰博以生產血糖儀及試紙產品為主,由於掌握了前端量測IC設計到後端生產組裝技術。泰博早年以IC設計起家,之後憑藉著擁有醫療器材IC的技術,順勢切入了終端產品,去年營收9.46億元來看,血糖機及試紙佔營收比重達85.97%,其餘包括有耳溫槍、血壓機、血糖加血壓機及IC產品等,若以銷售區域看來,北美佔營收比重超過五成,其次為歐洲的21%,中東及亞洲各佔一成,內銷市場則約6%,加上品質以及管理上的控管,因此泰博預估今年營收將維持五成的成長。

華廣公司已成為國內第三大血糖計廠商,目前致力於生物感測相關試片、生物晶片與測試儀器之研發、製造與行銷,以擁有之專利與技術為基礎,推行自有品牌,積極在全球各地佈局。目前獲利佳、成長快,並已於97829取得證券期貨局(SFB)核准公開發行。

(2).隱形眼鏡成長幅度仍大
依據2008年最新出口統計資料顯示,隱形眼鏡20081~8月出口值已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6.62%,目前仍有相當大的成長力道,是台灣成長穩健的醫材產品之一。

國內隱形眼鏡第一大廠精華光學,占其營收兩成之日本客戶Yamato-Jushi8月初向東京地方法院聲請破產,9月初yamato-jushi破產事件已獲解決,由接手Yamato-Jushi公司的capital medica支付欠款,並洽談合約。此外,也積極開拓自有品牌通路,如978月底精華光學已積極開始在上海地區鋪貨,由當地兩家連鎖店銷售。在台灣精華隱形眼鏡以帝康品牌銷售,但在中國大陸則以精華帝康品牌銷售,未來獲利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昱嘉科技是台灣光罩股份有限公司之子公司 ,研發出以旋模法SPIN-CASTING的製程來生產38%60%含水量之透明與淡藍色之軟性隱形眼鏡,是台灣重要的角膜變色片廠商,主要以行銷歐亞地區為主,也已在日本、韓國、中國等地取得上市許可,以角膜變色片利基產品,成為拓展市場的重要優勢。

(3).血壓計受產業事件影響,整體成長趨緩
台灣廠商是血壓計重要出貨國,百略、優盛與合世皆是重要廠商,為降低製造成本,近來已轉為在境外生產為主,不過,受到景氣不佳、消費者購買產品態度觀望影響, 血壓計需求量有下滑趨勢。

優盛醫學原本美國市場佔營收比重約5成,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中國大陸生產之醫療器械審查政策改變,六月出貨美國產品遭海關滯留,目前暫停出貨美國市場,佈局其他市場是未來必要策略。

合世生醫主力代工客戶韓國三星,受到美國經濟影響,美國市場銷售狀況不佳,美國營收佔營收比重由過去的30%大幅下滑至10%,目前採取積極開拓美國新客戶訂單來提高營收。此外,合世目前積極在中佈局,推出自有品牌「瑞康」並與大陸領導品牌「美的集團」合作,透過旗下日用家電網路銷售合式血壓計,希望以自有品牌策略來提高獲利。

百略醫學積極開拓自有品牌之血壓計,發表高階血壓計Watch BP系列血壓計,是目前全球唯一符合歐洲高血壓協會規範的血壓計,並有網路功能,預計透過醫病關係在診間銷售,將來主攻歐美市場,其毛利率可望為現有產品一倍以上,顯見血壓計已非以以往之價格戰,發展高階之利基產品,將有助於廠商增加獲利空間,突破價格戰困境。

二、第三季重大事件分析

1.環保署限制水銀體溫計的輸入及販賣
環保署於71起限制水銀體溫計的輸入及販賣,預計對國內相關業者如百略、熱映、豪展、眾智光電等帶來國內市場的小幅出貨刺激,下一波禁用含水銀量測名單將包括血壓計等,也將促使電子消費產品帶來新的產品替代機會。目前國際上也已陸續禁限用含水銀產品,歐盟明令20094月起將全面禁止販賣水銀體溫計。此政策亦會帶動國內相關業者的出貨成長。

2.政府擬定醫材產業發展方向
為擘劃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藍圖,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於1067兩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行政院2008年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其中包括政務委員張進福、國科會副主委張文昌、衛生署副署長陳再晉以及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蘇懷仁博士和張有德博士等生技諮議委員近60人。會後並針對我國生技產業發展提出策略建議,其中包含整合研發資源聚焦於生技利基領域,優先投入維護國人健康新藥和高階醫材產品之研發,推動台灣邁向高值化生技醫藥產業、並發展成為亞太醫療工程應用與產製中心。另外在法規環境上,也建議成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並積極改善醫藥法規環境,對於未來台灣醫材產業發展將會產生正面發展效益。

三、未來展望

觀察醫材產業第三季受到全球經濟趨緩及美元貶值影響,加上重要廠商發生重要產業事件,如精華光學日本代工廠商破產易主、優盛醫學由中國出貨至美國產品遭海關滯留等事件影響,也對醫材產業產生較大衝擊,但目前廠商出貨仍屬穩定,加上第四季一般而言是淡季,因此預估2008年產值為新台幣535億元,將較2007年成長3.9%

依據Espicom(2008)研究預估2008年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為2101.92億美元,2013年為2861.8億美元,其年複合成長率為6.37%。美國市場受經濟景氣影響,成長趨緩,但中/東歐、亞太與西歐等地市場成長潛力較大,值得廠商佈局。

目前國內醫療器材產業,主要仍由電動代步車、血壓計、體溫計、隱形眼鏡、血糖計、血糖試片等產品創造主要收益,然而產值的成長僅能依靠市場的自然需求成長而增加,較難有跳躍性的產值成長,思考策略一為積極開拓新市場,其二為確認未來趨勢與需求,擬定策略、投入研發,為中長期產品佈局。

策略一:受到全球景氣不佳,歐洲、美國市場買氣均出現下滑,由於台灣廠商出貨以美國單一市場為主,受到當地景氣或政策影響產值相當大,如代步車審查趨嚴、出口美國值下滑等,因此需要採取分散單一市場集中風險。目前新興市場需求持強,包含中東、東歐、俄羅斯等地區,是可以積極拓展佈局的方向。

策略二:國內醫療器者業者為提高收益,需要提升研發能力,投入高階醫材的研發,以核心技術相近或通路相近的思考點,積極擴張產品線,或可積極以疾病為思考點,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有鑑於醫材產業需求日增,國內資通訊等異業大廠也積極尋找切入醫療器材產業的機會,如能吸引異業廠商投入,以台灣既有的機電、資通訊產業研發生產能力為基礎,掌握核心技術,對於醫療器材產業的規模提升會有跳躍的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