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第三季產業概況
(一)、總體產業概況
依據工研院IEK研究顯示,2009年第三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47億新台幣,預估2009年第四季產值為158億新台幣,2009年產值將可達585億新台幣,約較2008年成長9.35% (如表一)。
表一 2009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醫材產業進出口概況(如表二)。進口方面,分析結果顯示我國2009年第三季醫療器材進口值估計約新台幣113億元,較2009年第二季下滑10.9%,較2008年同期下滑2.6%。預估2009年醫療器材總進口值將達新台幣444億元。我國進口產品以手術與治療類產品為大宗,也是成長幅度較大的類別,預估2009年第三季醫材進口為新台幣4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0.4%,其重要產品包含人工腎透析、放射線治療產品等台灣廠商尚無製造能量的品項。值得注意的是,診斷與監測類產品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16.8%,主要原因可能是台灣自製產品已漸漸在內需市場建立起信賴度,對於進口的依賴也隨之下滑,如同時比較診斷與監測類產品的出口表現,也可發現較去年同期上升47.8%,也可推測台灣在此領域產品的市場信賴度已建立,並已反應至銷售值。
出口方面,根據分析結果顯示2009年第三季出口值估計約新台幣83億元,較2009年第二季成長2.3%,較2008年同期成長3.6%。預估2009年醫療器材總出口值將達新台幣325億元。我國出口產品雖以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為主,第三季預估出口額為新台幣3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4.0%,主要與代步車廠商為求製造成本降低之考量,而移至境外生產有關。本季整體出口值成長之主要動能在於因新流感疫情造成的需求,帶動如體溫計、呼吸道照護醫療耗材如抽痰管等產品的銷售上升,也反應在診斷與監測類產品的出口成長較去年同期成長47.8%。另外,體外診斷類產品以血糖計、血糖試紙佔整體出口值80%,在本季也有很好的表現。在其他類則以醫用耗材、手術用手套為最主要的成長動能。
表二 2009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分析
(二)、細項產業分析
1. 五大醫材次領域分析
我國診斷與監測類產品以血壓計和體溫計為主要產品,隨著重要廠商外移生產之故,此類產品佔整體出口比例相對為低,僅佔整體出口1%。2009年第三季較大宗之出口產品仍為聽診器、其他血壓計(電子血壓計)與體溫計,本季因新流感疫情發酵,對於聽診器的需求也隨之上升。
手術與治療類產品多屬醫院用器材、進口比例相當高,尤其是人工腎透析裝置、高能粒子治療設備等產品,台灣尚無廠商發展,因此需要仰賴進口提供,這些產品需求仍高,廠商可介入開發,尋求進口替代策略的可能性。而2009年第三季資料顯示,以其他第 9018節所屬貨品之零件及附件,以及其他理療按摩器具為出口大宗品項,另外,本季表現較出色的為其他治療用呼吸器具,推估也是新流感疫情帶來的影響。
分析輔助與彌補類產品,台灣輔助與彌補類產品已具國際優勢,如代步車、電動輪椅等行動輔具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如機動之失能人士用車歷年皆為台灣首要出口產品,不過隨著此類產品之境外生產比重提高,2009第三季佔總出口比例有較往年小幅下滑。另外,隱形眼鏡的出口日益趨升,原本主要以日本、美國為主要出口標的,今年開始亦看到銷往中國與歐洲的比例漸高。
體外診斷類產品在本季的表現延續上季的動能,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成長19.1%,主要成長動能仍為血糖計與血糖試紙的銷售攀升所致。目前台灣投入血糖計與試片的廠商仍持續增加,對於提升整體產業環境具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其他類產品方面,此類產品不論是與去年同期或上季比較,皆呈現明顯的成長趨勢,且以其他塑膠製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之物品、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與其他導管、套管及類似品等為主要出口品項。
2. 十大醫材進出口重要品項分析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統計資料進一步分析我國醫療器材進出口主要產品。進口方面,和以往各季表現一樣,前三大進口產品仍以其他第9018節所屬之貨品,診斷或實驗用有底襯之試劑及診斷或實驗用之配製試劑,其他導管、套管及類似品為主,其他如第9018節所屬之貨品之零附件、人工腎(透析)裝置等產品也相當重要。
出口方面,以電動輪椅與電動代步車的機動失能人士用車,仍然是我國主要的醫材出口產品項目,而其他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物品,本季的表現比較突出,血糖計與血糖試紙的出口量持續攀升,是重要的潛力項目。
表三 我國醫療器材2009年第7~8月進出口狀況
(三)、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廠商共18家,分析所有上市櫃公司在2009年第三季的整體營收表現,較去年成長26.5%,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於新流感疫情帶動體溫計及呼吸道治療耗材產品的市場需求(如表四),在個別廠商方面,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0%以上的包括合世生醫、百略、熱映光電、精華光學、太醫、弘如洋、杏昌。
表四、2009年第三季上市、上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
1.新流感疫情帶動體溫計及醫療耗材的產品銷售
國內電子體溫計在歐美已建立完整通路與品牌,往年在秋冬時節因流感盛行,因此皆為外銷旺季,今年在H1N1新流感的威脅之下,體溫計整體產值較去年同期成長20%以上,同時,新流感疫情也帶動了呼吸道相關照護醫療產品.耗材銷售, 如抽痰管.呼吸器的耗材需求。
2.異業廠商已開始投入生產規劃
近年來隨著醫材產業廠商蓬勃發展,同時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之下,異業廠商投入意願也隨之提高,台達電已於本季向衛生署提出GMP工廠認證申請,準備開始量產血糖計,做為跨入醫療器材產業的第一支產品,信邦電子轉投資的數碼醫療公司,其遠距照護產品也在本季獲得歐盟CE認證及美國FDA。廣達在桃園的工廠也正式變更為醫療器材生產用途,未來也將走GMP認證,投入生產。
二、第三季重大事件分析
1. 配合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國發基金匡列240億成立生技創投基金
配合行政院「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國發基金正式提列240億基金投資醫療器材、製藥、生技等公司,投資上限不超過投資標的實收資本額40%,,不限投資家數。行政院於98年3月提出「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將高階醫材列為主推方向,該方案啟動後至今已完成多項重要工作,包含: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98年6月3日公布施行「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組織法」;國科會也積極正推動「新竹生醫園區」及「南港國家生技發展園區」的建置,提供整合型生技育成中心的服務能量。
2. 中國新醫改政策配套方案公佈
中國預計未來5年投入8500億人民幣推動新醫改政策,全面提昇人民醫療水準,並特別加強農村及內地的醫療覆蓋率,在配套方案公佈之後,廠商及醫院將開始更快速地進行醫療規劃及建設,在強化基礎醫療建設的前提之下,將會需要具可信度但較為低價且大量的醫療設備及耗材,而台灣目前已有醫療系統進入中國,如何結合醫院通路及台灣的優質製造能力切入此塊商機,將是重要的議題。
三、未來展望
總體而言,全球醫療器材產業在今年並未受金融風暴影太大的影響,部分新興市場如中國尚有逆勢上揚的趨勢,而台灣在今年的整體表現也相當看好,依據前三季的產值、出口表現,以及目前新流感疫情仍持續威脅的情況做評估,台灣今年的產值表現上看585億,年成長率將達到9.35%。
今年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創造主要產值的產品仍為以機動失能人士用車、體溫計、血壓計、隱形眼鏡等產品,然而此類產品的市場競爭日趨火熱,生產價值鍊也開始往中國移動,觀察台灣未來的醫療器材發展趨勢,在政府、廠商積極推廣及開始投入高階醫療器材研發、醫療電子的異業投入效應之下,未來的主要產品將往較高階、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移動,也能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開創新的格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