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0年第三季產業概況
(一)總體產業概況
依據工研院IEK研究顯示,2010年第三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75億元新台幣,較前一季成長4.7%,也較去年同期成長6.1%。今年度在中美醫療改革議題發酵及歐美市場景氣回溫的背景下,帶動全球主要區域市場對醫療器材需求的提升,預估2010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將可達655億元新台幣,較2009年成長15.7%。
表一 2010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
單位:新台幣億元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0/11)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概況顯示(如表二),我國2010年第三季醫療器材進出口值估計分別為131億元新台幣及101億元新台幣,其中進口部分較2009年同期增加15.2%,而出口部分更較2009年同期增加了21.1%。由進出口表現之現況來看,推估2010年醫療器材總進口值將達506億元新台幣,而總出口值將達383億元新台幣,不論是在進口或出口都有16%以上的成長。
在進口方面,我國進口產品以手術與治療產品為大宗,2010年第三季進口值約53億元新台幣,較前一季微幅下滑0.3%,但仍較去年同期成長9.3%;而第三季進口值較前一季成長幅度最高的產品項為診斷與監測類醫材,推測因即將進入秋冬新流感及心血管疾病好發期,對於體溫計、血壓計等居家生理檢測器材的需求增加,因而帶動進口成長。
在出口方面,2010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出口表現以體外診斷類產品成長最為亮眼,2010年第三季體外診斷類產品的出口值為20億元,仍維持強勁的成長力道,較上一季成長13%,也較去年同期成長41.2%,主要在於國內血糖儀、血糖試紙的外銷訂單持續增加,顯示國內產品及品牌已逐步於外銷市場拓展,驅動出口成長;此外,輔助與彌補類產品過去即為我國出口產品大宗,2010年第三季輔助與彌補類的出口值為37億元新台幣,較前一季成長3.8%,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3.2%,主要的成長動能在於隱形眼鏡產品的出口成長,受惠於國外市場需求提昇及國內廠商的產品品質受認可,使國內外訂單增加,也使廠商的營收與去年相較仍維持兩位數以上的成長。
表二 2010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分析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工研院IEK(2010/11)
(二)細項產業分析
1. 診斷與監測類產品
我國診斷與監測類產品以血壓計和體溫計為主要產品,隨著國內重要廠商外移生產之故,此類產品占整體出口比例相對為低,僅占整體出口3%左右。2010年第三季較大宗之出口產品仍為聽診器、其他血壓計(電子血壓計)與體溫計,由於這些產品多居家生理量測醫材,較容易受經濟景氣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隨著歐美市場需求回溫,血壓計、體溫計等產品的出口數量回穩,使該類產品於今年度前三季的出口成長呈現明顯上揚趨勢,第三季開始則因漸漸進入秋冬新流感疫情高峰期,預期下一季對於體溫計等產品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
2. 手術與治療類產品
手術與治療類產品多屬醫院用器材,其中部分醫院院器材技術含量較高,受限於國內廠商尚無相對應的製造能量,因此進口比例相當高,尤其是人工腎透析裝置、高能粒子治療設備等產品,台灣尚無廠商發展,因此需要仰賴進口提供。2010年第三季手術與治療類產品出口最大宗的產品項為其他第 9018節所屬貨品之零件及附件,及其他理療按摩器具,其出口比重已占該手術與治療類產品之1/2以上;近年來隨著國內異業廠商與學研單位合作跨入手術器械研發,其研發產品已通過臨床測試及相關認證,且已接獲訂單,預期未來產值會持續成長。
3. 輔助與彌補類產品
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為台灣頗具出口優勢的產品,其中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等行動輔具更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幾年國內廠商受限於製造成本壓力,漸漸將生產線移至境外生產,使該產品項的進出口表現受到影響,過去歷年來該產品項皆為台灣出口全球第一大產品,這一兩年排名已被中國大陸取代,滑落至第二、三名。
2010年第三季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的主要出口成長動能為隱形眼鏡產品,本季因日本市場發生嬌生旗下品牌隱形眼鏡受污染全面回收事件影響,轉單效應也使國內廠商受惠,未來隨著國內廠商持續推出新產品及拓展歐洲、中國大陸市場,預期該產品仍會維持強勢的出口動能。
4. 體外診斷類產品
體外診斷類產品於2010第三季的表現延續上一季的成長動能,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成長 41.2%,其中主要成長動能仍為血糖儀與血糖試紙的銷售攀升所致。國內投入血糖儀與血糖試紙的生產廠商仍持續增加,除了既有廠商持續訂單滿載,新廠商也逐漸經營有成,預計明年訂單也會呈現大幅度成長。
5. 其他類產品
其他類產品所包含的品項多,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手套、注射器、粘敷料、心導管等醫療耗材及病床、手術台等醫用家具。2010年第三季其他類醫材產品的出口皆較上一季及去年同期呈現明顯成長,其中以其他塑膠製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之物品、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及其他導管、套管與類似品等產品為主要出口品項。而此類產品於本季的進口呈現微幅衰退,可能與國內健保自2010年起擴大實施DRG注度有關,在DRG制度下國內醫院為求降低成本而傾向改以國產品替換高價的進口產品,這可為國內生產廠商帶來進口替代的商機。
(三)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廠商共32家,包含4家上市廠商、15家上櫃廠商、及13家興櫃廠商,本季新增鈺偉、曜亞、國維及優你康四家興櫃廠商。進一步分析2010第三季所有上市櫃公司的整體營收表現,發現較去年同期成長17%,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隱形眼鏡、血糖儀與血糖試紙的國外市場需求增加,以及秋冬新流感疫情帶動體溫計等市場需求(如表三)。
在個別廠商營表現方面,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0%以上的廠商包括合世生醫、百略、優盛、必翔、精華光學、寶利徠光學、五鼎、泰博、台欣、普生、三豐、富堡、大學光。其中,隱形眼鏡生產大廠精華光學本季受惠於日本、歐洲訂單成長,已於本季提前新增四條生產線投產,加上本季因日本市場嬌生旗下隱形眼鏡品牌污染回收的轉單效應影響,新產品隱形眼鏡放大片銷售看漲等利多因素,使該公司2010年第三季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8%,在國外市場供不應求的強烈需求趨動下,預期下一季及明年度的營收表現仍具大幅成長空間,精華光學也預計於明年初持續增加生產線以提高產能。血糖儀生產大廠五鼎生技,因受惠於歐洲市場成長及其代工廠商拜耳的換機潮,預計明年訂單將有大幅度成長。
此外,異業廠商近年來相繼跨入醫療器材產業,且部分廠商跨領域發展已具初步成果。台灣具優勢的電子大廠如台達電、鴻海、廣達、研華、明基友達、大同、奇美電等,均佈局投資醫材領域;而國內多家傳統產業業者,也積極轉型切入醫材領域,如從生產傳統模具業轉型跨入醫療器材產業的鴻君科技,在與學研、醫院單位合作下,已成功研發製造出適合亞洲人的人工牙根,其研發的人工牙根已獲得衛生署查驗登記,成為台灣第一個自行研發生產、且自有品牌的人工牙根生產廠商;而過去生產金屬手工具的久允工業,也運用其本業核心技術並結合學研單位技術研發能量,順利建立醫療用手術工具沖鍛成形、3D逆向工程等關鍵技術,研發的醫療用手術器械已正式接單出貨,未來將藉由參展持續拓展國外合作通路並切入動物醫療手術器械市場。
表三、2010年第三季上市、上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
單位:億元新台幣

資料來源:公開觀測站、各公司;工研院IEK(2010/11)
二、第三季重大事件分析:
1. 兩岸簽署ECFA、兩岸生技高峰論壇促使兩岸健康概念議題發酵
第五次江陳會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於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正式開啟兩岸經濟合作新局,在生技醫療產業部份,納入早收清單包括人工關節及醫療服務業,預計進口關稅的調降將能提升國內相關醫材廠商其人工關節產品於中國大陸、東南亞、東北亞市場的競爭力,而醫療服務業的開放,也將吸引國內有能力的醫院前往中國大陸設立服務據點,或與當地醫院進行托管、策略聯盟。
此外,兩岸生技高峰論壇於九月召開,將於年底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也預計將兩岸生技搭橋列入議題,兩岸生技醫療產業在政策、經貿開放背景下交流愈顯熱絡,相關生技醫藥、健康產業廠商也積極尋求合作機會,如北大方正集團也積極來台詢覓合作夥伴,國內的觀光醫療及醫療美容商機也可能隨之蓬勃發展。
2.中國大陸醫療改革、十二五計劃吸引國內廠商積極佈局
中國大陸預計於2009-2011年投入8,500億人民幣推動新醫改政策,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計畫也將積極扶植生技產業,預計在政策的驅動下會衍生龐大的醫療商機。
中國大陸基礎醫療服務(如社區型醫院)的醫療資源缺口較大,此次醫療改革即將其列入加強改善的重點,預計將帶動X光機、彩超等診斷檢測、生化檢測產品、及醫療服務之產品服務市場需求,為搶占醫療改革商機,國內廠商如太醫、佳醫、九和都積極與中國大陸的醫療通路商合作成立新公司,積極前往佈局及洽談合作計畫。如太醫切入中國大陸醫療院所興建工程供應鏈,並提升高毛利醫療耗材銷售,其下半年營收會有有優於上半年的表現;佳醫則積極與中國大陸醫藥物流龍頭國藥集團合作,於上海註冊成立合資公司,聯手搶進中國大陸洗腎市場,佳醫將鎖定數量近萬家的二級醫院,並運用國藥現有通路平台於中國大陸複製佳醫在台灣血液透析、五官科、醫美市場的成功模式,隨著中國政府即將出台十二五發展計畫,佳醫集團也將加速於中國的佈局;九和醫療儀器公司則籌組新控股公司CHC Healthcare集團,規劃兩三年內將於中國大陸迅速擴點,搶佔當地醫材通路市場版圖,九和也透過與中國大陸國營企業合作的模式切入市場,目前九和主要代理癌症腫瘤、神經科學、眼科、牙科及醫學美容等高階醫療儀器,未來將鎖定上述疾病,切入胃納量仍龐大的中國大陸市場。
三、未來展望
由2010年前三季國內醫療器材產業的產值表現來看,顯示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已擺脫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國內廠商歐美訂單持續增加,尤其是隱形眼鏡、血糖儀及血糖試紙的出口表現佳,加上部份廠商正積極佈局拓展中國大陸、印度、中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預期下半年度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的表現會更較上半年亮眼,推估第四季醫療器材產值將達169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6.9%,而2010年整年度的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也將上看650億元新台幣,維持15%以上的成長率。
由中長期的發展來看,在兩岸簽訂ECFA、第六次江陳會兩岸搭橋議題發酵、及中國大陸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計畫將積極扶持生技產業等政策背景下,可望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創造新的機會;加上印度、中南美等新興市對於基礎醫材需求浮現,醫療器材市場平價化之趨勢將日益明顯,值得國內廠商持續關注及佈局。
(一)總體產業概況
依據工研院IEK研究顯示,2010年第三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估計約175億元新台幣,較前一季成長4.7%,也較去年同期成長6.1%。今年度在中美醫療改革議題發酵及歐美市場景氣回溫的背景下,帶動全球主要區域市場對醫療器材需求的提升,預估2010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將可達655億元新台幣,較2009年成長15.7%。
表一 2010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產值
單位:新台幣億元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10/11)
依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概況顯示(如表二),我國2010年第三季醫療器材進出口值估計分別為131億元新台幣及101億元新台幣,其中進口部分較2009年同期增加15.2%,而出口部分更較2009年同期增加了21.1%。由進出口表現之現況來看,推估2010年醫療器材總進口值將達506億元新台幣,而總出口值將達383億元新台幣,不論是在進口或出口都有16%以上的成長。
在進口方面,我國進口產品以手術與治療產品為大宗,2010年第三季進口值約53億元新台幣,較前一季微幅下滑0.3%,但仍較去年同期成長9.3%;而第三季進口值較前一季成長幅度最高的產品項為診斷與監測類醫材,推測因即將進入秋冬新流感及心血管疾病好發期,對於體溫計、血壓計等居家生理檢測器材的需求增加,因而帶動進口成長。
在出口方面,2010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出口表現以體外診斷類產品成長最為亮眼,2010年第三季體外診斷類產品的出口值為20億元,仍維持強勁的成長力道,較上一季成長13%,也較去年同期成長41.2%,主要在於國內血糖儀、血糖試紙的外銷訂單持續增加,顯示國內產品及品牌已逐步於外銷市場拓展,驅動出口成長;此外,輔助與彌補類產品過去即為我國出口產品大宗,2010年第三季輔助與彌補類的出口值為37億元新台幣,較前一季成長3.8%,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3.2%,主要的成長動能在於隱形眼鏡產品的出口成長,受惠於國外市場需求提昇及國內廠商的產品品質受認可,使國內外訂單增加,也使廠商的營收與去年相較仍維持兩位數以上的成長。
表二 2010年第三季我國醫療器材產業進出口分析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工研院IEK(2010/11)
(二)細項產業分析
1. 診斷與監測類產品
我國診斷與監測類產品以血壓計和體溫計為主要產品,隨著國內重要廠商外移生產之故,此類產品占整體出口比例相對為低,僅占整體出口3%左右。2010年第三季較大宗之出口產品仍為聽診器、其他血壓計(電子血壓計)與體溫計,由於這些產品多居家生理量測醫材,較容易受經濟景氣影響消費者購買意願,隨著歐美市場需求回溫,血壓計、體溫計等產品的出口數量回穩,使該類產品於今年度前三季的出口成長呈現明顯上揚趨勢,第三季開始則因漸漸進入秋冬新流感疫情高峰期,預期下一季對於體溫計等產品的需求也會隨之上升。
2. 手術與治療類產品
手術與治療類產品多屬醫院用器材,其中部分醫院院器材技術含量較高,受限於國內廠商尚無相對應的製造能量,因此進口比例相當高,尤其是人工腎透析裝置、高能粒子治療設備等產品,台灣尚無廠商發展,因此需要仰賴進口提供。2010年第三季手術與治療類產品出口最大宗的產品項為其他第 9018節所屬貨品之零件及附件,及其他理療按摩器具,其出口比重已占該手術與治療類產品之1/2以上;近年來隨著國內異業廠商與學研單位合作跨入手術器械研發,其研發產品已通過臨床測試及相關認證,且已接獲訂單,預期未來產值會持續成長。
3. 輔助與彌補類產品
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為台灣頗具出口優勢的產品,其中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等行動輔具更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幾年國內廠商受限於製造成本壓力,漸漸將生產線移至境外生產,使該產品項的進出口表現受到影響,過去歷年來該產品項皆為台灣出口全球第一大產品,這一兩年排名已被中國大陸取代,滑落至第二、三名。
2010年第三季輔助與彌補類產品的主要出口成長動能為隱形眼鏡產品,本季因日本市場發生嬌生旗下品牌隱形眼鏡受污染全面回收事件影響,轉單效應也使國內廠商受惠,未來隨著國內廠商持續推出新產品及拓展歐洲、中國大陸市場,預期該產品仍會維持強勢的出口動能。
4. 體外診斷類產品
體外診斷類產品於2010第三季的表現延續上一季的成長動能,與去年同期比較,大幅成長 41.2%,其中主要成長動能仍為血糖儀與血糖試紙的銷售攀升所致。國內投入血糖儀與血糖試紙的生產廠商仍持續增加,除了既有廠商持續訂單滿載,新廠商也逐漸經營有成,預計明年訂單也會呈現大幅度成長。
5. 其他類產品
其他類產品所包含的品項多,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手套、注射器、粘敷料、心導管等醫療耗材及病床、手術台等醫用家具。2010年第三季其他類醫材產品的出口皆較上一季及去年同期呈現明顯成長,其中以其他塑膠製實驗室、衛生及醫療用之物品、塑膠製一次性檢驗手套及其他導管、套管與類似品等產品為主要出口品項。而此類產品於本季的進口呈現微幅衰退,可能與國內健保自2010年起擴大實施DRG注度有關,在DRG制度下國內醫院為求降低成本而傾向改以國產品替換高價的進口產品,這可為國內生產廠商帶來進口替代的商機。
(三)廠商動態
目前我國醫療器材上市、上櫃廠商共32家,包含4家上市廠商、15家上櫃廠商、及13家興櫃廠商,本季新增鈺偉、曜亞、國維及優你康四家興櫃廠商。進一步分析2010第三季所有上市櫃公司的整體營收表現,發現較去年同期成長17%,主要的成長動能來自隱形眼鏡、血糖儀與血糖試紙的國外市場需求增加,以及秋冬新流感疫情帶動體溫計等市場需求(如表三)。
在個別廠商營表現方面,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0%以上的廠商包括合世生醫、百略、優盛、必翔、精華光學、寶利徠光學、五鼎、泰博、台欣、普生、三豐、富堡、大學光。其中,隱形眼鏡生產大廠精華光學本季受惠於日本、歐洲訂單成長,已於本季提前新增四條生產線投產,加上本季因日本市場嬌生旗下隱形眼鏡品牌污染回收的轉單效應影響,新產品隱形眼鏡放大片銷售看漲等利多因素,使該公司2010年第三季的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8%,在國外市場供不應求的強烈需求趨動下,預期下一季及明年度的營收表現仍具大幅成長空間,精華光學也預計於明年初持續增加生產線以提高產能。血糖儀生產大廠五鼎生技,因受惠於歐洲市場成長及其代工廠商拜耳的換機潮,預計明年訂單將有大幅度成長。
此外,異業廠商近年來相繼跨入醫療器材產業,且部分廠商跨領域發展已具初步成果。台灣具優勢的電子大廠如台達電、鴻海、廣達、研華、明基友達、大同、奇美電等,均佈局投資醫材領域;而國內多家傳統產業業者,也積極轉型切入醫材領域,如從生產傳統模具業轉型跨入醫療器材產業的鴻君科技,在與學研、醫院單位合作下,已成功研發製造出適合亞洲人的人工牙根,其研發的人工牙根已獲得衛生署查驗登記,成為台灣第一個自行研發生產、且自有品牌的人工牙根生產廠商;而過去生產金屬手工具的久允工業,也運用其本業核心技術並結合學研單位技術研發能量,順利建立醫療用手術工具沖鍛成形、3D逆向工程等關鍵技術,研發的醫療用手術器械已正式接單出貨,未來將藉由參展持續拓展國外合作通路並切入動物醫療手術器械市場。
表三、2010年第三季上市、上櫃醫療器材公司營收
單位:億元新台幣

資料來源:公開觀測站、各公司;工研院IEK(2010/11)
二、第三季重大事件分析:
1. 兩岸簽署ECFA、兩岸生技高峰論壇促使兩岸健康概念議題發酵
第五次江陳會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於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正式開啟兩岸經濟合作新局,在生技醫療產業部份,納入早收清單包括人工關節及醫療服務業,預計進口關稅的調降將能提升國內相關醫材廠商其人工關節產品於中國大陸、東南亞、東北亞市場的競爭力,而醫療服務業的開放,也將吸引國內有能力的醫院前往中國大陸設立服務據點,或與當地醫院進行托管、策略聯盟。
此外,兩岸生技高峰論壇於九月召開,將於年底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也預計將兩岸生技搭橋列入議題,兩岸生技醫療產業在政策、經貿開放背景下交流愈顯熱絡,相關生技醫藥、健康產業廠商也積極尋求合作機會,如北大方正集團也積極來台詢覓合作夥伴,國內的觀光醫療及醫療美容商機也可能隨之蓬勃發展。
2.中國大陸醫療改革、十二五計劃吸引國內廠商積極佈局
中國大陸預計於2009-2011年投入8,500億人民幣推動新醫改政策,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計畫也將積極扶植生技產業,預計在政策的驅動下會衍生龐大的醫療商機。
中國大陸基礎醫療服務(如社區型醫院)的醫療資源缺口較大,此次醫療改革即將其列入加強改善的重點,預計將帶動X光機、彩超等診斷檢測、生化檢測產品、及醫療服務之產品服務市場需求,為搶占醫療改革商機,國內廠商如太醫、佳醫、九和都積極與中國大陸的醫療通路商合作成立新公司,積極前往佈局及洽談合作計畫。如太醫切入中國大陸醫療院所興建工程供應鏈,並提升高毛利醫療耗材銷售,其下半年營收會有有優於上半年的表現;佳醫則積極與中國大陸醫藥物流龍頭國藥集團合作,於上海註冊成立合資公司,聯手搶進中國大陸洗腎市場,佳醫將鎖定數量近萬家的二級醫院,並運用國藥現有通路平台於中國大陸複製佳醫在台灣血液透析、五官科、醫美市場的成功模式,隨著中國政府即將出台十二五發展計畫,佳醫集團也將加速於中國的佈局;九和醫療儀器公司則籌組新控股公司CHC Healthcare集團,規劃兩三年內將於中國大陸迅速擴點,搶佔當地醫材通路市場版圖,九和也透過與中國大陸國營企業合作的模式切入市場,目前九和主要代理癌症腫瘤、神經科學、眼科、牙科及醫學美容等高階醫療儀器,未來將鎖定上述疾病,切入胃納量仍龐大的中國大陸市場。
三、未來展望
由2010年前三季國內醫療器材產業的產值表現來看,顯示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已擺脫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國內廠商歐美訂單持續增加,尤其是隱形眼鏡、血糖儀及血糖試紙的出口表現佳,加上部份廠商正積極佈局拓展中國大陸、印度、中南美洲等新興市場,預期下半年度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的表現會更較上半年亮眼,推估第四季醫療器材產值將達169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6.9%,而2010年整年度的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也將上看650億元新台幣,維持15%以上的成長率。
由中長期的發展來看,在兩岸簽訂ECFA、第六次江陳會兩岸搭橋議題發酵、及中國大陸即將出台的十二五計畫將積極扶持生技產業等政策背景下,可望為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創造新的機會;加上印度、中南美等新興市對於基礎醫材需求浮現,醫療器材市場平價化之趨勢將日益明顯,值得國內廠商持續關注及佈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