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市場統計與預測
我國2003年醫療器材產業產值預估將達370億元新台幣(圖20-8),較2002年大幅成長21.7%,成為自2000年下半年來,少數不受經濟衰退並連續維持兩位數成長的產業之一。仔細探究其中緣由,包括了近年來新投入廠商,如1998年至2000年因生技熱潮而帶動成立的大批新公司,包括善德生化、厚美德、名高科技、翰沃生電等公司,大部分都已完成產品的初步開發,並正式邁入量產階段,因而在產值上有所貢獻。另外如2003年的美伊戰爭與SARS疫情對產業所帶來小幅度的正面影響,,以及國內廠商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等,都是造成我國醫療器材產業大幅成長的主要因素。在進出口值方面,2003年我國醫療器材進口金額約為新台幣321億元,較2002年之新台幣294億元成長約9.2%。而在出口部分,整體出口總金額則約為新台幣248億元,較2002年之出口值新台幣193億元大幅成長約28.5%。而在2003年我國許多重要具指標意義之醫療器材廠商(如必翔、五鼎生技等),已陸續接獲國外大廠訂單的情況下,展望2004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不管在進市場規模,或是在產品產值及出口比例上,都將有更耀眼的成長。預估2004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之產值將較2003年成長26.46%,達468億元新台幣;進出口值則將分別達到345與333億元新台幣(表一)。
表一、我國醫療器材市場統計與預測
在重點產品項目部分,2003年我國主要醫療器材出口產品仍以福祉器材為主,其中又以機動式病人用車為最,其2003年之出口值約為79億元新台幣左右,並且受到投入廠商漸增的影響,短期內仍將維持高而穩定地成長。
二、產業重大事件
回顧2003年衝擊醫療器材產業的重大事件,包括美伊戰爭、SARS疫情以及第三季以來的新台幣匯價波動。其中對醫療器材廠商影響最大者,當屬SARS疫情,例如國內21家生產口罩的廠商第二季業績較平常成長2~3倍,連帶帶動上游不織布廠商營運成長,而生產隔離衣的美德向邦、生產耳溫槍的百略等公司的營收也因而增加。深一層的影響更擴及產品研發層面,如台欣生技、晶宇生技、聯華生技、亞洲基因以及國朕生技等也因應SARS檢驗需求而推出新的檢驗產品。而第四季由於原本預期的SARS疫情並不嚴重,因此相對來說對廠商的影響不大。至於新台幣匯價在第三季以來,因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輿論壓力帶動,以及歐美對亞洲國家貨幣應升值的看法影響下,使前二季穩定在34.2~34.5元新台幣對1美元的匯價,升值至9月底的33.4元新台幣對一美元, 對以出口為主的國內醫療器材製造業而言,則仍產生一定壓力。
三、廠商動向分析
跟隨著國際大廠的腳步以及因應醫療器材產業全球化的趨勢,我國醫療器材廠商也朝著全球化策略佈局的方向思考。目前國內大廠如百略早已完成全球化的佈局,繼中國大陸深圳的製造廠之後,2003年上海廠區也落成開始進入生產。而必翔實業原本皆以台灣為生產基地,目前亦計畫至中國大陸上海設廠。喬聯科技則於2003年成立美國子公司PointCare Corpration,擴增公司的產品線。雃博則計畫將低階產品線移至中國大陸雃博崑山醫療器械廠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
由於藉由轉投資來跨入其他醫療器材產品領域或是佈建醫療器材通路,可說是較快且較容易的策略,因此2003年我國部分醫療器材廠商亦採取此類方法。例如東貿國際藉由轉投資多家專科醫療管理業務公司,包括有2002年轉投資眼科醫療器材的視捷光學科技公司、2003年轉投資心臟導管的新醫公司、血漿分離術醫療器材的立佳健康科技公司、復健器材的朝盈公司以及呼吸治療器材的佳德健康事業公司,不僅擴大營運規模,朝向專業醫療管理業務發展,連帶也提高醫療器材產品之銷售。另外東貿國際還藉由轉投資佳藥公司,進行藥局通路之佈局,由原本的醫療器材銷售與服務業務,跨入醫藥市場中。
此外有鑑於我國醫療器材公司一般規模較小,難以提供完整的產品線,因此2003年亦有許多廠商藉由策略聯盟來提供完整的產品現或擴充公司規模。例如崇仁科技就與美國呼吸治療產品製造大廠Hudson RCI簽訂產銷策略聯盟,提供客戶更多樣的產品選擇。而統一生命科技入股三豐醫療器材公司20%股權,不僅成為三豐醫材最大的法人股東,亦為其帶來豐沛的資金。另外以生產醫用耗材及提供醫院後勤服務為主的美德向邦,亦委託百略科技代工生產,推出自有品牌的耳溫槍、血壓計、體脂計,擴充自身的產品線。族此外上包括晶宇生技成立國內首座生物晶片廠房等。
除前述耕耘已久的醫療器材廠商之外,近年許多其他產業的廠商,不分傳統產業與高科技產業,也因看好醫療器材產業,跨足此領域。例如大同今年7月發表雙參數生理監視器,目前已經通過歐洲CE以及國內GMP等認證;而漢翔利用航空產業材料技術之優勢,生產堅固而輕量之輪椅,第三季更推出氣墊床產品。除此外包括奇美集團奇菱科技生產紅血球計算器,凌陽科技成立熱映光電、藍天電腦成立豪展公司生產電子體溫計,光陽工業、鼎力金屬工業跨足電動代步車生產等,這些廠商加入醫療器材領域,將在未來對產業帶來正面的效應。
四、結論
隨著國內對生技醫療產業的日益重視,醫療器材產業2003年在出口方面較2002年有明顯成長,帶動整體產值攀升新高。此外包括SARS疫情所引發的產品需求、新增廠商與投資、產品轉型等因素,都使2003年醫療器材產業表現優於預期。而隨著2004年的到來,廠商在發展上的重要策略、新台幣匯價未來走勢,以及是否有更多新投入廠商,與新產品投資開發計劃等因素,都將持續左右未來醫療器材產業的整體表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